1、生态环境部今年财政拨款收支总预算超112亿
据生态环境部官网消息,生态环境部昨日正式对外公布了2019年预算。生态环境部2019年财政拨款收支总预算1,120,184.64万元。2019年“三公”经费财政拨款预算合计3,147.29万元。
生态环境部2019年财政拨款收支总预算1,120,184.64万元,其中:一般公共预算当年拨款收入527,810.55万元,上年结转188,367.23万元,政府性基金预算当年拨款收入381,950万元,上年结转22,056.86万元。支出包括一般公共服务支出478.95万元、外交支出65,917.45万元、科学技术支出168,199.45万元、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6,010.57万元、医疗卫生与计划生育支出486.36万元、节能环保支出869,300.86万元、住房保障支出9,791万元。
生态环境部2019年一般公共预算当年拨款527,810.55万元,比2018年执行数减少40,409.51万元,主要是基本建设项目和科技重大专项支出减少。
2、五部门印发地下水污染防治实施方案
生态环境部、自然资源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水利部、农业农村部近日印发 《地下水污染防治实施方案》(以下简称《方案》) ,进一步加快推进地下水污染防治各项工作。
《方案》提出,我国地下水污染防治的近期目标是“一保、二建、三协同、四落实”。“一保”,即确保地下水型饮用水源环境安全;“二建”,即建立地下水污染防治法规标准体系、全国地下水环境监测体系;“三协同”,即协同地表水与地下水、土壤与地下水、区域与场地污染防治;“四落实”,即落实《水十条》确定的四项重点任务,开展调查评估、防渗改造、修复试点、封井回填工作。
根据《方案》,到2020年,全国地下水质量极差比例控制在15%左右;典型地下水污染源得到初步监控,地下水污染加剧趋势得到初步遏制。到2025 年,地级及以上城市集中式地下水型饮用水源水质达到或优于Ⅲ类比例总体为85%左右;典型地下水污染源得到有效监控,地下水污染加剧趋势得到有效遏制。到2035 年,力争全国地下水环境质量总体改善,生态系统功能基本恢复。
《方案》明确,各省(区、市)负责本地区地下水污染防治,要抓紧编制省级地下水污染防治实施方案,明确牵头责任部门、实施主体,加快治理本地区地下水污染突出问题。此外,生态环境部将把地下水污染防治目标完成及责任落实情况纳入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范畴,对承担地下水污染防治职责的有关地方进行督察,倡优纠劣,强化问责。
3、生态环境部:碳排放权交易管理暂行条例(征求意见稿)
日前,生态环境部印发《碳排放权交易管理暂行条例(征求意见稿)》。
关于公开征求《碳排放权交易管理暂行条例(征求意见稿)》意见的通知
为落实党中央、国务院重大决策部署,利用市场机制控制温室气体排放、推动绿色低碳发展,我部起草了《碳排放权交易管理暂行条例(征求意见稿)》(见附件1)。现公开征求意见(征求意见稿可登录我部网站(http://www.mee.gov.cn/)“意见征集”栏目检索查阅)。
各机关团体、企事业单位和个人均可参照反馈意见建议格式(见附件2)提出意见和建议。有关意见请书面反馈我部(电子文档请同时发至邮箱)。征求意见截止时间为2019年5月2日。
联系人:应对气候变化司 王铁 (010)66553234
法规与标准司 闻闽 (010)66556952
通信地址:北京市西城区西直门南小街115号
邮编:100035
邮箱:wen.min@mee.gov.cn
生态环境部法规与标准司
2019年3月29日
4、2019年工业节能监察重点工作计划
为贯彻落实《节约能源法》和《工业节能管理办法》,充分发挥节能监察的监督保障作用,持续提高工业能效和绿色发展水平,助推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依据《工业绿色发展规划(2016-2020年)》,制定本计划。
一、围绕重点工作,深入开展专项节能监察
依据强制性节能标准,突出抓好重点用能企业、重点用能设备的节能监管工作,推进重点行业、区域工业能效水平提升,实施国家重大工业专项节能监察。
1、重点高耗能行业能耗专项监察
2、阶梯电价政策执行专项监察
3、重点用能产品设备能效提升专项监察
4、数据中心能效专项监察
5、2018年违规企业整改落实情况专项监察
二、依法监督管理,持续做好日常节能监察
依据《节约能源法》《工业节能管理办法》规定,继续加强日常节能监察工作,公布监察结果,督促整改落实
1、能源管理制度落实情况监察
2、能源计量、能源消费统计和能源利用状况报告制度执行情况监察
3、节能教育培训开展情况监察
三、完善工作机制,落实工业节能执法要求
1、完善工业节能监察工作体系
2、加强工业节能监察能力建设
3、加强节能监察结果分析应用
四、有关工作要求
1、加强组织领导
2、严格依法行政
3、加强资金管理
4、强化舆论宣传
5、严格监督检查